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门业

展会动态 展会动态 > > 首页 当前位置:

涨知识丨 锁具历史知多少?

来源: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发布日期:2023-07-05      浏览次数:191

     锁具即指起封闭作用的器具,它包括锁,钥匙及其附件(插销,搭扣等 )锁仅“锁”大类,锁一般被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目前锁具除用钥匙开启外,还可以用光.电磁,声等指令开启。锁具不但是防护用品,而且还具有“管理”和“装饰”作用。

 

 锁具是人民生活中比较熟悉且普通使用的一种工业产品,由于它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能, 所以给人们一种安全感,在必要的场所安装锁具已成为人们一种安全保证措施,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身佩钥匙,当人们将锁具钥匙交给他人保管(如委托邻居代管)就成为一种信任的表示,在国际交往中也有一种礼仪,用赠送象征性的“钥匙”作为友谊的表示。

 

锁,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你知道它的奥秘和发展历史吗?

    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有木结构的锁了。国外也发现了4000以前的木结构锁,由此可见,锁至少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从起初的“木将军”发展到今天已有17个大门类,数以万计的品种,甚至出现了应用声、光、电、磁、波等近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各式各样的现代化锁具,锁的古往今来,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锁除了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和秘密的重要卫生外,还起着并且正在进-步发挥出帮助人类实行科学管理的作用。因此,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锁的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的行业,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稀少拥有到普及使用,由个体打制到行业生产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经济科学的发展。

 

     在我国的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在人们还没有发明冶炼   金属的技术之前,当然是不可能制造生产出锁具来。当历史的车轮驶进奴隶社会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终于发明了冶炼金属技术冶炼青铜,因而各种铜制工具也就相应产生。起初,奴隶主为了有效地控制奴隶,利用青铜发明制造了用以锁住奴隶手脚的链锁。这就是最为原始的锁。后来,奴隶主为了方便开启及更有效地锁住关押奴隶的牢房和锁好自己的财富,进一步进行技术改进,发明了用以锁牢门、锁大门的青铜挂锁。但由于当时社会冶炼青铜是难度较高的作业,青铜材料较为昂贵,因而制造生产锁具只能限于奴隶,只能是按照奴隶主的意志要求进行操作。所以,当时社会只能生产出简单的挂锁供给奴隶主们使用,用途不能普及到所有的人民之中,就不能会形成专业性的锁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奴隶社会的崩溃瓦解,人类社会逐渐向封建制度过渡。奴隶逐渐演变为具有一定自由的平民或佃农,从而再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人们对冶炼青铜的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各种铜制工具随之相对的发展。这样,也就带动与刺激着锁具的生产与发展,社会上打制青铜器的工匠们逐步分化出以制锁为一种行业。这标志着锁具的正式形成。

到了隋唐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冶炼钢铁技术,这就给锁具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原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并促进锁具的发展和人们使用的普及度。这一时期,锁具蓬勃发展,在形状样式与大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有能力购买使用便宜的锁来锁住自己的财物。

      从清代洋务运动至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输入,我国的锁具有了质量的飞跃式重大的发展。锁的样式、造型,性能大大地提高和改进,人们使用的不再是单调的挂锁,西方引进的各种暗锁逐步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富贵家庭中普及使用,并出现了极为保险可进行防盗的保险柜。


      解放后至文革动乱年代,我国锁业本着自力更生的宗旨,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社会主要进行阶级斗争为大纲,且对外政策闭关,因而我国锁业在这一时期基本停滞不前,发展程度不是很大。

      改革开放以后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中的财富与日俱增,因而人们对于防盗的需求不断增多。这样锁业的构造、样式、美观、保险性能等方面得以刺激蓬勃发展,什么十字型门暗锁、磁性锁、磁卡锁、原子锁、量子锁、迷你锁等等之类新产品逐步上市。根据锁的用途不同,其功能也就不尽相同,外形大小各异,大的锁有手掌面那么大,而小可用于锁小抽屉,甚至锁笔记本等袖珍物。